

韌,是堅韌不拔
穩中求進 積蓄后勁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F代物流成立以來,曾連續多年榮獲中國物流企業50強、AAAAA物流企業、全國先進物流企業、中國物流示范基地等稱號,擁有過100萬平米物流基地和近70萬平方米庫房、2條鐵路專用線和3座專用碼頭。因受市政動遷、土地收儲等影響,在2013-2020年間累計減少自有經營地塊16處,占地面積約62萬㎡、建筑面積約30萬㎡。截至2020年底,倉儲物流庫房可經營面積約41萬㎡,其中:自有倉庫面積6萬㎡,僅占15%;集團授權地塊倉庫面積17.6萬㎡,占43%;外借倉庫面積17.3萬㎡,占42%。在自有及集團授權經營的地塊中,涉及市政動遷、土地收儲、列入減量地塊、受限經營等因素影響的地塊有4個,面積16.9萬㎡,占可經營面積的41%。規模萎縮、后續乏力已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
面對資源逐年流失的“痛點”,現代物流人沒有自怨自艾,而是以“松竹破石”之韌,用發展來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通過集團劃撥、自購、外借多管齊下彌補部分資源缺口。2022年更是克服疫情不利影響,以輕資產租賃方式新增庫房經營面積近2萬平方米,并對資產股權收購模式進行了有效探索。同時,根據物流細分市場的發展趨勢,通過改擴建增加冷鏈物流倉儲面積,擴大了物流地產管理規模,優化了物流倉網布局,扭轉了資源萎縮態勢和經營性虧損頹勢。
根據集團年度工作會議精神及公司SBP23規劃,在認清國有企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現代物流將深度梳理現有存量資源,結合地區城市及產業規劃,抓緊前期項目調研,謀劃轉型開發方向,適時引入戰略合作伙伴,通過提質增效推動價值經營,在行穩中積蓄致遠的后勁。
韌,是拔節起勢
全力以赴 鉚足干勁




在2022年疫情封控期間,現代物流聞令而動、聽令而行、逆行而上、日夜奮戰,緊急啟用森廣物流基地作為上海市防疫物資保供基地,收發貨總量達到4600噸,全力支援聯華股份保供全市物流配送任務,為百聯集團順利完成市委市府下達的民生保供任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同時組建突擊隊,火速馳援第一醫藥防疫保供物流中心。在第一醫藥物流中心面臨“爆倉”風險時,及時調整保供的戰略部署,緊急對運作團隊、裝卸設備、存儲空間、信息系統進行了增配和調整。僅僅用時6個小時,就啟動全方物流基地作為全國援滬防疫物資的臨時存放點和分流點,轉運防疫物資6萬余箱,保障了集團圓滿完成市委市府交辦各項保供任務,更展示出現代物流人“使命必達”的擔當以及應急物流管理的能力。復工后,結合國家及地方政策,公司立即組織研討后疫情時代企業的應對,在總結防疫保供實踐的基礎上深入分析自身資源配置、運營能力上的優劣勢,鼓舞了士氣,增強了補短板的信心。公司順勢而為,立即啟動四大運營能力建設(市場調研、市場推廣、營銷招商、運營管理),完成了微信公眾號“百聯智慧物流”的全新改版以及“觀集堂”電子刊物的發布。
2022年下半年寶江項目進入實質性啟動階段。該項目是現代物流成立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也是公司踐行百聯集團升級打造“一核三柱”商業產業集團、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順勢之舉,更是探索物流地產+物流運營雙輪驅動、提升行業競爭力的關鍵躍進。在集團的大力支持下,該項目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根據政府協調會精神,公司在項目定位調整中引入“平戰結合”的戰略思維,緊緊圍繞應急保供體系支撐和主導產業配套兩大方向,以“食、藥、械”等品類為主要核心,力爭打造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數智化創新產業綜合體。公司借勢發力,緊緊抓住這個企業發展的重要機遇,將全力以赴推動項目建設進程,并將對標行業頭部企業,組建有市場競爭力的營銷團隊,構建集約化管控模式,搭建智能化的園區信息管理平臺,在從物業管理人向供應鏈物流平臺服務商的戰略轉型道路上邁出堅實關鍵的一步。
未來,現代物流將以重大項目建設為契機,聚焦供應鏈技術和物流運營核心能力建設,提升物流地產運營能級,逐步從資產管理向資本經營轉變,深化產融協同,探索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的國有企業發展新模式。
韌,是轉型攻堅
步履堅實 激發闖勁
創新是第一動力。背負著歷史包袱,在傳統倉儲企業轉型的艱難征程中,現代物流從未停下過探索的腳步。近年來,公司將模式創新、技術創新作為轉型攻堅的主要抓手,處理好“原始創新”與“跟隨創新”的關系,平衡好創新投入與質效產出的關系,一步一個腳印,開拓創新轉型的新路徑。
創新末端聚合物流模式,推動供應鏈物流平臺建設
聚合需求、整合資源的平臺型物流服務模式是現在各物流細分領域的常見形態。2022年,現代物流圍繞集團新零售戰略,深挖集團各業態本地生活到家業務物流需求,為集團內部企業服務,最大程度減少門店與物流供應商溝通成本及配送成本,大大縮短了平均到貨及配送時長,客戶物流體驗獲得顯著提升;同時圍繞公司“十四五”戰略,聚焦15分鐘消費圈,通過不斷整合承運商資源,形成末端物流解決方案。
今后,現代物流將更主動融入集團商業零售核心主業發展,與集團內部資源合作,以滿足不同時效,不同距離的物流配送需求為合作基礎,以末端物流倉儲設施為載體,通過搭建聚合物流信息平臺,以市場化方式整合資源,形成聚合物流及末端物流服務能力,向上游延伸探索供應鏈物流平臺建設。
加快數字化建設,加速向智慧物流轉型
根據“支撐業務做大做強,提升技術管理能力”的發展思路,在SBP23規劃期內,公司以新零售物流平臺、招商運營門戶和物業服務門戶的一軸兩翼為建設目標,以互聯網和物聯網兩網融合為技術路徑,以“云、端、配”三個環節為建設重點,分別滿足客戶服務、倉儲運營、物流配送三大增值業務的發展需求,初步構建基于云服務的端到端現代物流供應鏈數字化體系,通過物流數字化建設驅動創新轉型。
憑著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闖勁,相信現代物流的轉型之路將會“長風破浪,未來可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作為企業經營者,需洞察經濟環境和行業形勢,聚焦主業力求做實做精,盤活資產實現提質增效,推進數字化加速創新轉型,謀求企業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增長。
國之稱富者,在乎豐民。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作為國有企業的經營者,更須凝心聚力、真抓實干,一級帶著一級干,一級做給一級看,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讓員工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把發展成果切實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擦亮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價值底色。
(編輯:費凡 審核:黃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