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件大事”令人鼓舞
報告開篇提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經歷了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用三個“歷史性勝利”予以了高度評價。這無疑是令人歡欣鼓舞的。
我們用十年時間讓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翻番,經濟總量占比提升至18.5%,穩居世界第二。如今,我國谷物總產量、制造業規模、外匯儲備、貨物貿易總額均居世界第一,是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5100元,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
這些舉世矚目的經濟建設成就在世界大國中獨一無二,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磅礴偉力,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的信心和底氣。
從1921年到2022年,從50多人到9671.2萬名黨員,發展成為一個帶領十幾億人口、打造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政黨,我們黨一步一個腳印,用一張張亮眼的“成績單”,逐步確立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
“三個務必”使人清醒
毛澤東同志曾在三大戰役全面勝利后冷靜提出“兩個務必”的指導思想,告誡全黨同志在勝利面前保持清醒頭腦,在奪取全國政權后經受住執政考驗。如今,中國共產黨成立已逾百年、執政已超73年,馬上就要超越蘇共成為世界上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大黨,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業已實現。顯然,那次“進京趕考”我們考了個優異的成績。
這場考試永遠在進行時。面對新形勢新征程,我們該如何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用“三個務必”對我們提出了要求。這既是對“兩個務必”精神內核的傳承與弘揚,也是對過往經驗的總結與提煉,更是對未知挑戰的警醒與自覺。






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就要求我們堅定不移地把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全力以赴抓好國企黨建工作,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百聯全渠道是互聯網企業,更是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是強“根”鑄“魂”的關鍵。我們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培養、企業文化建設等結合起來,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更要追求社會效益,發揮好國有企業在國計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這就要求我們面對榮譽不驕不躁,面對挫折不屈不撓,面對挑戰迎難而上。全渠道公司成立至今已有7年,期間,我們取得了不少成績,但也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由我們負責搭建的i百聯平臺離集團的要求、業態的期望和員工的向往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需要積極尋求改進和提升。我們要以夢為馬,不負韶華,以問題為導向,繼續發揮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為集團數字化轉型貢獻力量。
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將奮斗升格為斗爭,既是新形勢的要求,也是果敢和決心的體現。這就要求我們發揚斗爭精神、堅定斗爭意志、增強斗爭本領,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對阻礙企業發展的因素,對始終沒有解決好的疑難問題,我們除了要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奮斗姿態,更要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斗爭精神去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不停與自己賽跑、跟自己較勁,在不斷地自我批評、自我加壓、自我提升中實現自我成長。
“六個堅持”催人奮進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六個堅持”,這是我黨的理論創新方法論,對我們企業當前的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值得我們在學思踐悟中深入領會。
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如果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那么職工就是企業創新發展的主力軍。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也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因此,全渠道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把管干部聚人才、建班子帶隊伍作為自己的重要職責,把服務人才、提升員工能力作為自己的重要工作。
我們要堅持優勝劣汰、獎勤罰懶的競爭機制,營造任人唯賢的用人環境。一方面要把分配向業績好、貢獻大的職工傾斜,保護優秀員工的積極性,通過各種方式激勵先進,幫助企業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倡導真正的公平,盡可能消除“鞭打快牛”的現象,避免“大鍋飯”思維,避免能力不足貢獻少的人獲取不相匹配的回報,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后果。我們要堅持推進學習型組織建設,為員工成長成才搭好學習平臺,使員工在獲得薪酬的同時也收獲成長。


必須堅持自信自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來就沒有教科書,更沒有現成答案”,百聯的商務電子化探索之路同樣也沒有可以刻舟求劍、照抄照搬的模板。百聯集團作為零售巨頭,是依附于電商大佬拋出的橄欖枝輕松發展,還是艱難困苦地探索自建數字化中后臺系統,這是截然不同的選擇。如果寄希望于與其他大廠深度綁定,或許在可以想見的未來就會遭遇到一種被“卡脖子”式的窘境。因此,為了應對互聯網巨頭們的降維打擊,我們就必須要堅持自建平臺,堅持獨立自主、自立更生,積極探索信息化轉型、數字化升級之路。
我黨的百年奮斗之路是自己實踐出來的,百聯的數字化商業布局也應該由我們百聯人自己探索拓展。我們全渠道的使命就是要背靠集團龐大的線下實體網絡,拿出自信自立的態度,努力挑起百聯數字化建設的重擔。








必須堅持守正創新。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從事的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于全渠道而言,守正就是要服務線下實體,創新就是要走出一條線下往線上的轉型融合之路。
這條路,許多企業都曾嘗試,但至今為止還沒有一個獲得成功,更沒有任何成熟經驗可以借鑒。曾經的先驅蘇寧,如今已成“先烈”;風光一時的永輝,市值被斬到了膝蓋;被寄予厚望的盒馬,仍然沒能從巨虧的泥潭中掙扎出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正因為難,才需要我們來創新。正因為難,創新才更有價值。全渠道從來不是一家純電商企業,它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做別人沒做成的事。我們絕不能抱著“站在岸上看戲”的態度敷衍了事,必須以“摸著石頭過河”的精神,從業態實際出發,大膽試、勇敢闖,邊探索、邊總結,構建獨具百聯特色的全渠道生態格局。
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什么是問題?毛澤東同志認為,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梢?,有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會發現問題、不敢直面問題。
毫不諱言地說,全渠道有許多問題和不足,比如我們經常被詬病產品無法滿足需求、產品質量不盡如人意……這些都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以此為導向,我們或許就能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因此,我們必須多向業態虛心請教,多到門店去、到一線去、到聽得到“炮火”的地方去,只有深度理解用戶才能做出好的產品,只有聚焦用戶需求才能打開問題邊界;我們要經常自省,多對標大廠尋找差距和短板,多用市場的眼光尋找企業發展的瓶頸,時刻用問題導向的思維來推進工作。突破從來都是在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的。
必須堅持系統觀念。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全渠道也不是。我們是集團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與業態緊密相連、相互依存的伙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在把情況搞清楚的基礎上,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有的時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時候又要以小帶大、小中見大,形象地說,就是要十個指頭彈鋼琴”。
要彈出美妙的樂章,全渠道就必須以系統的觀念審視自己的工作,進一步強化“上下一盤棋”的思想,決策時要擯棄本位主義思想,不能只考慮是不是對全渠道有利,而是要換位思考,想想是不是符合集團的戰略、能不能滿足業態的需求、能不能解決業態當前遇到的問題,要站在整體和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必須堅持胸懷天下。古往今來,胸懷天下者都身負偉業,他們承擔著歷史賦予的重任,被后人銘記史冊。目前,線下實體零售雖然占社零總額的七成以上,卻都經歷著電商的擠壓沖擊。許多實體零售開始與各大互聯網巨頭合作,紛紛尋求數字化轉型和線上線下融合之路。規模較大的零售企業則是紛紛自建平臺,卻都身處黎明前的黑暗,在苦苦地摸索之中。我們也在這條荊棘叢生的道路上,因為我們需要胸懷天下,需要為實體零售探索出一條擁抱互聯網、實現數字化的轉型之路。
這條路必將有人能夠率先成功、獲得經驗。世上本沒有路,只要有人能夠成功地披荊斬棘蹚過去,就有更多的人會跟上,于是也就有了路。
(編輯:費凡)